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河大社科名家二十谈(十二):踔厉奋发 推动一流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16日 19:48    
汇报人:杨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必须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关系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等教育如何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根本就在于立德。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发展指明了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加强对立德树人体系的顶层设计,将立德树人内化到一流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协调高校各种教育力量搭建深化立德树人理念的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专业思政嵌入到全过程教育之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发挥课程协同效应,通过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确保课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加强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思政课程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加强政治素养过硬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学生的基因血脉中,推动学生主动对立德树人进行理论思考,举办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情操,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研究,树立科学研究的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出新、超越自我。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将意识形态研究作为为国家立心、民族立魂的事业,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壮大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要发扬和深化学术民主。必须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鼓励解放思想、探索创新,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不断焕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指出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驱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强化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党委的引领作用,确保高校教师队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调动各类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焦人才自主培养,构建成长成才制度体系,实施人才兴校战略、人才强校工程,形成“引进一位领军人才、打造一支创新团队、做强一个学科方向的新格局”,坚持引育并重,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视野的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后备军,构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的引育体系,以事业汇聚人才,以平台成就人才。强化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要营造人才成长和培育的生态环境。要充分信任人才、真诚爱护人才、用心服务人才,克服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不利因素,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愿景留人”“以情感留人”。强化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营造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积极营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文化环境,积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为人才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创新引领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反复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一种创新的理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035年国家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实现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是衡量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实现高等学校创新发展,有效发挥高等学校在知识创新中的战略作用,对于提高我国创新水平,实现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至关重要。

优化创新引领机制,就要做好协同创新,完善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必须优化配置学校创新资源,统筹推进优势学科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升高校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保障;培育校园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创新生态。优化创新引领机制,就要加大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合理分配科研资源和经费,激发高校教师创新潜能;推动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高效实现知识科研成果转化。优化创新引领机制,就要加强高校教师管理和评价,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完善聘用制度,设置明确、合理的聘用目标,充分发挥问题导向作用,构建科学的聘用评价体系,分学科、分类型制定评价标准;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树立“以本为本”“回归初心”“教书育人”的风尚,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分配、职称考核等相结合,制定全面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

杨捷,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专家组成员,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教育史、教师教育国际比较、本科教育与教学。